
加码、豁免、再加码、再降低……特朗普关税反复摇摆的速度堪比京剧变脸。
4399Pay获悉,当地时间4月22日,特朗普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大幅下调”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的145%高关税。他声称:“目前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过高,预计税率将大幅降低,最终税率会令中国满意,但不会归零。”
这一释放中美关税政策趋于缓和的消息,很快便引起了跨境圈的关注和揣测。部分卖家认为,特朗普这是“妥协了”,新关税政策的调整将利好跨境电商;但更多的卖家则因特朗普关税调整的反复横跳,对其尚未落到实处的表态持以怀疑态度。
而事实上,当地时间4月17日,特朗普就曾透露将降低对华关税。对此业内分析,此番调整的背后,与关税政策在美国国内遭到普遍质疑脱不开干系。
PART 1:美国本土卖家先撑不住了
特朗普关税这把大火下,被率先烧伤的是美国本土卖家。
中美两国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在198类商品上高度依赖中国进口(占比超30%),其中,婴儿车、雨伞、保温瓶和烟花等11类商品来自中国的进口比例超过90%;鞋类和节庆用品等12类商品来自中国的进口比例超过80%。
这意味着,虽然特朗普宣称关税的目标之一是“令制造业回流”,但在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的背景下,美国进口商寻找替代供应商的能力有限,需要承受更大的成本压力。
日前,多位依赖中国制造的美国本土卖家的业务已因关税大幅上调受到了重创。
一名销售母婴用品长达13年的美国卖家表示,2025年以来,其产品已承受了两轮的关税冲击,并为此额外支付了1.5万美元。随着关税的持续上调,她正在计划缩减业务、调整产品价格来维持运营,但仍称关税上调有可能令其业务完全关闭。

而不少产品在中国生产的亚马逊美国站卖家同样陷入了困境。数据显示,美国成千上万家中小企业在中国生产商品,并通过亚马逊等平台进行销售,已成为现代美国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销售感官秋千等针对特殊需求儿童的产品的Casey Ames就是其中的一员。其品牌Harkla产品年销售额约为500万美元,面对上调至145%的关税,公司已在数月内遭遇重创。具体而言,该卖家有一批原计划于6月中旬运达的库存订单原应缴4707美元关税,但在新税率下预计将超过19万美元,且可能进一步上升。若成本困境持续,公司有可能被迫裁员过半,并关闭实体产品业务。
另一位亚马逊卖家Lisa Lane也坦言,美国缺乏足够的制造基础设施,且本土代工价格过高,中国的生产能力是美国小企业主能够以合理价格提供高质量产品的保障。据其估算,关税政策将使其企业年生产成本上升20万美元。对于年收入500万美元的小企业而言,这样的增幅足以动摇其运营根基。
此外,关税调整下的海关查验也加剧了整体交付周期的不确定性。一名美国卖家表示,近期由于关税政策,其两个集装箱在美国港口被扣查长达六周,造成严重供应链中断。这类延误使其难以维持足够库存应对市场需求。
位于华盛顿的配件厂商Plugable同样受到冲击。其公司创始人表示,尽管近十年来已将大部分生产转向其他地区,但仍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产品面临最新一轮关税影响,不得不为此承担远超利润的关税。并且他还透露,卖家普遍为避免高关税加速空运,导致运输资源紧张。
整体来看,尽管特朗普政府试图以关税壁垒政策促使制造业回流,但实践层面暴露出显著落差。对于多数依赖中国制造的中小企业而言,产品迁移所需的技术迭代成本与产能重建周期超出了承受范围,目前只能被迫维持现有的生产布局,选择为关税成本买单或调价将成本转移给消费者。
未来,若关税政策进一步加压,美国本土中小卖家的生存挑战还将更加严峻,而中国卖家也需警惕长期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市场准入与履约成本问题,提前做好多渠道布局与合规准备,以增强在全球市场的抗压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从近期业内消息来看,特朗普关税政策虽对美国本土卖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目前对于中国出海企业似乎并未造成太大的打击。
PART 2:部分中企海外订单量逆势增长
根据中美两国的官方统计数据,相较于美国在198类商品上高度依赖中国进口,中国对美同等依赖的商品仅68类。这表明,在关税压力下,不同于美国脆弱的消费品供应链,中国企业在应对调整方面的灵活度更大。
近期,#失去美国订单后海外订单量竟然多了#的话题登上了热搜。
据媒体报道,在美国加征关税后,浙江宁波慈溪的一家家电企业失去了大量的美国订单,但企业放宽了接单的数量要求,近期海外订单量反而出现了小幅增长。
这场逆袭并非偶然。该企业位于中国三大家电生产基地之一的慈溪。据其负责人透露,虽然他们出口美国的产品占总出口三分之一,但在与美国客户签订协议时,要求对方支付了30%的定金,并且同规格洗衣机、冰箱的零部件通用性很强,能够达到70%。因此,在美国加征关税、客户违约后,他们就将这笔违约金用于对产品重新翻包,并将翻包后的产品转售给了海外其他国家。
目前,这家企业原本生产美国订单为主的生产线已经排满了其他国家的订单。

值得一提的是,该企业并非个例。不少中国出海企业都在积极探寻新市场方向。以湖北国贸集团为例,该集团正在主动降低对美出口依存度,在欧洲、东南亚、南美、非洲等地区开拓新市场,据透露,近期关税的连番调整对其海外的跨境电商订单的影响并不大。
结合业内分析,这些中企之所以能不受美国关税高压的影响,一方面得益于其及时的市场调整策略,另一方面则是全球产业链对中国制造的依赖难以替代,这些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创新令其在美国以外的市场依旧具备竞争力。
此前在接受媒体提问“中国还需要美国消费者吗”时,我国高志凯教授曾直接霸气回怼:“如果特朗普现在说中国影响了美国,那忘掉美国市场吧,中国将在没有美国的情况下再活五千年。”
而日前,部分中国企业的最新出海表现无疑印证了高教授的这一发言并非空穴来风。
更进一步来看,关税战不仅是一场成本危机,更是中国跨境电商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的催化剂。未来,全球电商竞争将属于那些能以技术创新和价值创造构建长期壁垒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