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宣布取消91%的关税,这一历史性突破不仅标志着两国贸易关系的重大转折,更为中国出海企业带来战略性窗口期。本文深度解析此次关税调整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并为中国企业提供全球化布局的实操策略,助力企业在地缘政治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把握机遇,规避风险,实现可持续增长。
一、中美关税谈判重大突破:91%关税取消,24%暂停,全球贸易迎来转机
当地时间2025年5月10日至11日,中美经贸高层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谈,取得重大突破。根据双方联合声明:
美方取消根据2025年4月8日第14259号行政令和4月9日第14266号行政令加征的91%关税,同时修改4月2日第14257号行政令中的34%对等关税,其中24%暂停加征90天。
中方相应取消对美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反制关税,并暂停24%的反制关税90天,同样保留10%的关税。中方还同步暂停或取消对美国商品的海关查验延迟、许可证限制等非关税反制措施。
双方还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由中方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方财政部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牵头,定期或不定期轮流在中国、美国或第三国开展磋商,保持密切沟通并推动进一步合作。
当然,暂停实施的前提是双方在90天内未出现‘严重违背联合声明原则的行为’,而已清关货物可申请退税,但需在2025年6月30日前提交证明材料。
此前,美国政府在2025年4月将对华“对等关税”税率从34%提升至84%和125%,导致美国多个主要港口货运量锐减,严重影响双边贸易和全球经济。此次关税大幅调整和暂停,标志着中美贸易关系的缓和,预示全球贸易格局可能迎来积极转变。
此外,双方均表示此次谈判“坦诚、深入且具有建设性”,为消除分歧和深化合作奠定了基础,被视为全球贸易的利好消息。

图1:图源BBC NEWS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和中国副总理何立峰
周末在日内瓦举行了会谈。
二、关税下调对中国出海企业的深远影响:
成本降低与竞争力重塑
中美关税大幅下调对中国出海企业带来了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1、出口成本的实质性降低
91%的关税取消使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成本大幅下降,尤其是此前高达125%的关税对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的严重压制得到缓解。
以消费电子产品为例,假设完全成本转嫁且汇率不变的情况下,原125%关税使到岸成本达225美元,降税后为110美元(含10%关税),极大提升了价格竞争力。
降低的关税使利润率本就偏低的制造业企业有机会重新进入美国市场,调整价格策略,恢复市场份额。
02、供应链重构的战略机会
高关税曾促使许多企业将生产线转移至越南、墨西哥等地,形成“中国+1”或多元化供应链策略。
关税壁垒的部分消除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重新评估全球供应链布局的契机,部分企业可能重新考虑将更多生产环节留在中国,降低转移成本和复杂性。
供应链调整将带来成本优化和效率提升的潜力,但也需应对全球产业链波动和不确定性。
03、市场准入的重新开放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之一,关税降低将使中国企业重新启动被搁置的美国市场战略。
市场准入障碍减少,意味着更大的销售规模和品牌建设机会,尤其对依赖规模效应的企业尤为重要。
重新进入美国市场不仅有助于扩大销售,还能提升企业国际影响力及融资能力。
04、综合影响
关税降低缓解了此前出口成本高企和订单流失的双重压力,有助于稳定和恢复中国出口企业的订单和利润。
但企业仍需关注汇率波动、供应链重构成本及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
长远来看,关税调整将推动全球供应链和贸易格局的深刻变化,中国企业需抓住机遇,优化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
综上,关税下调不仅显著降低了中国出口企业的成本,增强了其价格竞争力,也为供应链优化和市场拓展提供了战略机遇,助力中国企业在全球贸易环境中实现竞争力重塑。

图2:图源中美商务部联合新闻发布会实录
(2025年5月12日)
三、不同行业企业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关税调整对中国不同行业企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制造业:重新获得价格优势
传统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是此次关税调整的最大受益者。高关税期间,中国对美出口的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家具、玩具等行业出口量大幅下滑,关税下调将显著降低出口成本,恢复价格竞争力。以玩具行业为例,关税降低使中国制造的玩具在美国节日消费季重新具备价格优势,预计超过60%的中国制造商将调整对美定价策略,提升市场份额。
挑战方面,制造业仍需应对全球供应链重构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美国对部分高科技产品的出口管制持续存在。
科技企业:技术贸易解冻的曙光
尽管高科技领域仍面临出口管制和技术限制,但关税环境的改善为非敏感技术领域的中国科技企业带来利好。消费电子、部分半导体组件、新能源技术等领域的关税降低,将提升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有助于缓解部分贸易壁垒。
但技术出口管制仍是主要挑战,限制了部分高端技术和产品的出口空间。根据2025年4月美国BIS新规,14nm以下制程设备、GAAFET晶体管技术仍在出口管制清单。
跨境电商:直接受益的先行者
跨境电商卖家是关税调整的直接受益者。据行业分析师预测,关税下调可能刺激中国卖家在亚马逊等平台的新品上架量增长15%以上,价格竞争力明显增强。未来90天内,中国卖家在美国主要电商平台的市场份额预计回升3-5个百分点,推动线上销售快速回暖。
消费品企业:品牌建设的战略窗口
关税下调缓解了成本压力,为中国消费品企业提供了加大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的战略机会。此前高关税迫使许多企业减少营销投入或提高价格,影响品牌发展。如今,企业可重新分配资源,强化品牌认知,提升市场竞争力。
但消费品行业仍面临市场需求波动和国际品牌竞争的压力。
综上,不同行业企业均迎来关税下调带来的机遇,但同时需应对供应链调整、技术限制及市场竞争等多重挑战。企业应结合自身优势,灵活调整战略,抓住市场回暖的窗口期,实现竞争力的提升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图3:根据新闻整理
2025年5月14日起中美关税下调前后的税率(为期90天)
四、全球化格局变化下的战略调整建议
在全球化格局变化和关税政策调整的背景下,中国企业需要结合短期快速响应与中长期多元化布局,制定战略调整建议。具体如下:
01、短期策略:快速响应与布局调整
价格策略快速调整:关税政策变化导致成本结构变化,企业需迅速重新评估定价策略,平衡价格弹性与利润最大化,避免因价格调整过慢而失去市场机会。
库存优化管理:预判美国市场需求反弹,合理调整库存水平,防止供不应求或库存积压,保障供应链稳定和客户满意度。
物流通道恢复:重新评估和优化物流路线,尤其是恢复和强化直航美国的物流通道,提升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例如与马士基/中远海运签订‘关税波动保护条款’,约定若90天内关税复征,可免费改港至墨西哥曼萨尼约港。
市场营销强化:加大对美国市场的营销投入,重建品牌知名度和消费者信任,通过本地化营销策略提升市场渗透率。
02、中长期布局:多元化与风险管理并重
市场多元化:除美国市场外,继续深耕欧洲、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重点布局墨西哥(美墨加协定)、越南(RCEP)、波兰(欧盟门户)三大跳板市场,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分散地缘政治和贸易风险,实现业务稳健增长。
供应链弹性建设:构建灵活且韧性的全球供应链网络,借鉴“前店后厂”模式,提升供应链本地化比例,快速响应政策和市场变化,降低供应链风险。参考海尔泰国工业园模式,在北美/东盟建立’前店(区域营销中心)+后厂(本地化生产)’的闭环网络,规避301条款限制。
本地化战略深化:在重点海外市场推进研发、生产和营销的本地化,打造生态型国际化企业,融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增强抗风险能力和市场适应性。
产品升级与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减少对纯价格竞争的依赖,提高产品的差异化和不可替代性,打造品牌护城河,实现高质量发展。
03、综合建议
面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中国企业应从传统的贸易型国际化转向生态型国际化,强化全球企业公民意识,承担社会责任,提升国际化运营能力。
动态调整战略节奏,审慎决策,结合市场实际,灵活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确保持续稳健发展。
通过上述短期快速响应与中长期多元化布局相结合的策略,中国企业能够有效把握关税调整带来的机遇,提升全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的国际化发展。

图4:图源BBC
五、结论与前瞻:抓住战略窗口期,布局全球化新征程
中美关税大幅下调创造了中国企业重新评估和布局全球战略的重要窗口期。面对这一重大变化,企业需要既抓住短期机遇,快速恢复和扩大美国市场份额;又要保持战略定力,继续推进全球多元化布局,增强抵御地缘政治风险的能力。
未来90天是观察中美经贸关系走向的关键期。企业需密切关注双方后续谈判进展,特别是被暂停的24%关税的最终处理方案。同时,也应关注全球贸易格局的整体变化,包括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区域贸易协定的实施效果,以及全球供应链重构的最新趋势。
在全球化的新格局下,成功的中国出海企业将不再仅仅依靠价格优势,而是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本地化运营和数字化转型等多维度能力的综合提升,构建真正的全球竞争力。这不仅能够应对当前的贸易政策变化,也能为企业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赛乐咨询将持续关注中美贸易战,在关税战争中为中国出海企业争取利益最大化,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联系我们。
最后,虚拟卡Virtual Card是跨境必备工具,是您跨境广告投放的重要支付选择。4399Pay是一家专门提供国际虚拟信用卡的平台,无限开卡且免KYC;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添加客服TG(@dabai717)进行了解。